王显政谈煤炭“十二五”和“十三五”

山东鲁泰控股集团 管理员 2015/12/03

  长期以来,煤炭产业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因素。"十二五"期间,煤炭行业在资源保障能力、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市场化改革、生态矿山建设、安全生产和国际交流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记者: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能源革命新形势,您如何评价煤炭行业"十二五"的成绩?

 

  王显政:"十二五"期间,煤炭行业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是煤炭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14年底,全国保有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53万亿吨,比2010年增长15%

  二是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截至2014年底,全国煤矿数量1.1万处。其中,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970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67%。有9家企业原煤产量超亿吨,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10年的25.1%提高到38.9%。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煤炭行业企业参股、控股电厂装机总规模达到1.4亿千瓦,占全国燃煤电厂总装机的17%左右。现代煤化工快速发展,全国煤制油装置能力达到158万吨、煤制烯烃装置能力达到226万吨、煤制气装置能力达到27亿立方米。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煤矿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钻井法、冻结法等特殊凿井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千万吨级综采成套装备示范取得成功,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实现长周期平稳运行,煤制烯烃、煤制气、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等领域示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四是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结束了价格"双轨制",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国建成了中国太原、大连东北亚、鄂尔多斯(600295)、华东等多个区域性煤炭交易中心,焦炭、炼焦煤、动力煤期货上市,形成了以全国煤炭价格指数为主体,秦皇岛、环渤海、太原等区域价格指数为辅的煤炭市场价格指数体系。

  五是生态矿山建设稳步推进。煤炭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在多个矿区示范并取得成功,与煤共伴生的油母页岩、高岭土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取得较好效益,煤炭洗选加工与分级分质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建成了一大批循环经济园区。2014年,全国原煤入选率达到62.5%,比2010年提高11.6个百分点;煤矸石发电总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井下瓦斯抽采量达到133亿立方米,矿区矿井水利用率超过67%

  六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以《安全生产法》为基础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煤矿安全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装备、管理、培训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不断增强。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由2010年的2433人下降到2014年的931人,2014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255

  七是国际交流合作步伐加快。兖矿集团、开滦集团、神华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尼等国家合作开发煤炭资源项目取得较大进展;中煤装备、郑煤机(601717)等企业的煤机装备出口到俄罗斯、印度、美国等国家。

  "十二五"期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能源价格大幅下跌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社会上出现了对煤炭的质疑和一些"去煤化"的声音,我认为,从我国能源资源赋存特点和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出发,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去煤化"既不符合我国能源工业发展客观实际,又不符合我国能源战略发展现实要求。

从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历史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煤炭产量仅仅3000多万吨,只有日伪时期遗留的一些传统落后的小煤矿,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国累计生产了700多亿吨煤。煤炭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长期以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因素,不是制约因素,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煤炭行业突出的历史贡献不能抹煞。

  当前,煤炭行业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有市场经济理念不牢不实的问题,也有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和生态环境制约的问题,还面临消化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的艰巨任务。

 

  记者:在新形势下,您认为当前煤炭行业存在哪些问题?

 

  王显政:回顾近十年煤炭行业的发展历程,在总结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行业发展面临着市场经济理念不牢、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消化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一是市场经济理念不牢不实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前四十多年煤炭一直处于短缺的状态,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出现结构性短缺,并逐渐发展成结构性过剩,2012年下半年以来呈全面过剩态势。长期以来,煤炭行业在数量、速度模式下粗放发展,思想上和质量、效益、集约发展要求存在差距,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的理念没有完全形成,遇到困难靠市场还是靠政府,还在犹疑,对政府"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仍然存在。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行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我国的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千差万别,造成生产力水平发展极不均衡。目前,在全国1.1万处煤矿中,年产30万吨及以下的小煤矿还有近8000处;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与总体推进还有差距;虽然有部分企业已经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但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低,一大批老矿区的煤炭企业竞争力不强、转型发展困难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矿区职工生活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科教兴煤"战略并没有得到完全落实。煤炭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苦脏累险的行业,高素质的人才比例低,虽然近些年煤炭科技进步速度加快,煤矿装备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但与两化融合型、人才技术密集型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原始性创新能力比较弱,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还亟待健全和完善。

  四是生态环境约束凸显。目前,全国煤矿采空区土地塌陷面积累计达100万公顷,且每年新增采空区6万公顷左右。煤矸石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并造成严重土壤污染。同时,由于我国煤炭需求总量较大,煤炭生产和消费方式粗放的问题依然突出,行业发展在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国内舆论压力。

  五是消化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任务十分艰巨。全国煤炭产能已经超过40亿吨,在建规模在10亿吨以上,煤炭产能释放的压力加大,消化过剩产能的任务很重;同时,由于煤矿退出机制不健全,一批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生产的煤矿,资源枯竭、井深巷远、系统复杂、安全保障程度低、扭亏无望,煤矿退出缺少政策支持。

  "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面临发展阶段变化、模式变化、动力转换、目标调整和环境约束强化的新形势、新变化,但党和政府对煤炭行业的关心重视没有变化,煤炭地位和作用不会变化,"以煤为主,多元发展"能源方针不会变化,煤炭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记者:您认为"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将面临怎样的形势?

王显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破解难题,发挥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期间,充分考虑并适应新趋势新要求,煤炭行业面临的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发展阶段变化。受"三期叠加"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过剩产能和库存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和结构调整攻坚期 "四期并存"的发展阶段。

  发展模式变化。煤炭行业依靠上项目、铺摊子、增加投资、扩大规模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行业发展必须由数量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益集约型的发展模式转变。

  发展目标变化。"十三五"期间,受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行业规划发展目标要从追求扩大产能、保障供给为主,转为控制总量、消化过剩、优化结构为主,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发展动力转换。煤炭行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转到资源消耗少、环境损害小、人才技术密集、创新驱动型的发展道路上来,释放新需求,推广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发展新业态,积聚新的发展动力。

  发展约束强化。"十三五"期间,能源需求总体偏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化解过剩产能、推进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煤炭行业在经历较长周期高速发展之后,对新常态、新形势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何统筹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虽然当前煤炭行业和企业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我认为大家要坚定信心,"十三五"期间行业有发展空间,现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

  党和政府对煤炭行业的关心重视没有变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压缩煤炭比例,但国情还是以煤为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从长远来讲,还是以煤为主的格局,只不过比例会下降,我们对煤的注意力不要分散。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同时,还要做好煤炭这篇文章。特别是针对当前煤炭行业脱困工作,李克强总理批示提出,煤炭是我国最大能源支撑,如何统筹考虑使之走出困境,需多策并举、合理布局、有效调整结构、增加效益。自去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煤炭行业脱困工作,相关政策措施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煤炭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不会变化。这是由其自然属性决定的。煤炭占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储量的94%左右。综合考虑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价格变化,按同等发热量折算,煤炭的价格是石油的1/10、天然气的1/3左右。燃煤电厂超低排放、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和现代煤化工技术发展,煤炭既是可以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我国"以煤为主,多元发展"的能源方针不会变化。在"十三五"期间,煤炭需求量还会保持一定的增幅。按照GDP保持6.5%的增速计算,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需要煤炭保持适度增长。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在44亿吨左右。虽然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下降,但总量还需要保持适度增加。煤炭行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煤炭行业要坚定信心,以市场的理念、改革的思想,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努力做好工作。

  "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坚持"控制总量,优化布局;优化存量,控制增量;淘汰落后,消化过剩;调整结构,促进转型;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总体发展思路,重点抓好经济总量、产业结构、运行质量三方面工作。

 

  记者:请您谈谈"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的发展思路。

 

  王显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同时明确提出要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行业应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应围绕"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淘汰落后,消化过剩;调整结构,促进转型;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创新发展理念,按市场经济的原则,主要抓好经济总量、产业结构、运行质量三方面的工作,推动行业由煤炭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提升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体来说,应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进发展理念创新,促进行业发展由依靠政府和政策支持向依靠创新和市场竞争转变。核心是要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理念,坚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强化市场意识和市场竞争理念,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二是推进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严格控制煤炭总量,控制煤矿新建规模;建立煤矿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产能;支持建设大型坑口电厂,促进煤电联营和煤电一体化发展;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支持现代煤炭物流、煤炭金融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鼓励煤炭上下游协调发展,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三是推进科技创新发展,促进行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两化融合、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以推动煤炭消费、供给和技术革命为目标,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围绕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推进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加强行业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四是推动生态文明矿山建设,促进行业发展由生产、销售原煤向销售商品煤、洁净煤转变。推广应用绿色开采和清洁生产技术,鼓励原煤全部入选,支持煤炭分级分质利用。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推动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力度。

  五是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促进煤炭产品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科学规划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总结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示范工程取得的经验,深入研究煤质与气化炉的适用性,开展低阶煤提质、煤炭气化、新型催化剂等关键技术攻关,有序建设一批大型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示范项目。

  六是推进煤机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煤炭行业向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关键部件研发,攻克核心技术,提高大型成套装备制造能力和产品的可靠性;注重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高煤炭装备智能化水平,提高煤机装备的数字化控制、自动化生产和远程操作能力。

  七是推进市场交易体系建设,促进行业发展由不完全市场化向完全市场化转变。运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推动煤炭交易数据平台建设,构建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创新企业商业模式,实现煤炭企业由单纯提供煤炭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促进煤炭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转变。

  八是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促进行业发展由大幅降低安全生产事故为重点向提高职业健康保障程度转变。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加强煤矿瓦斯、水害、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治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提升煤矿职业健康保障水平。

  通过共同努力,希望到"十三五"末,煤炭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库存降到合理区间,煤价回归到和价值相匹配的水平;一批示范工程成功并得到推广,例如煤电一体化、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煤炭企业通过加大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力度,自身素质得到较大提升,煤炭行业企业的利润水平达到全社会工业企业平均利润水平之上;煤炭行业职工年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

  这个蓝图的实现,需要煤炭企业和煤矿职工勤奋工作、努力创新,更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理解。过去社会上关心煤炭行业就三件事,煤多煤少、价高价低、伤亡情况,这是很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按照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理念,更多关注煤矿职工生活、关注矿区社会稳定、关注煤炭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让煤矿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