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煤炭企业改革创新、度危解困举措(二)

山东鲁泰控股集团 管理员 2015/11/03

河南能化利用"互联网+"节约采购资金3.2亿元

 

    为了让物资供应率先进入"互联网+"快速发展通道,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在建设物资供应ERP系统的同时,历时3个月建成了电子商务采购平台,于2014年11月1日正式上线并迅速推广应用。截至今年9月18日,该集团通过"互联网+物资采购"模式,累计成交单据量11121条,成交金额39.2亿元,节约采购资金3.2亿元;注册供应商7707家,注册采购组织216家,形成有2962名专家的专家库、87名监督人员的监标人库;网站日均访问量18277人次,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和规模影响力。

    通过10个多月的运行,该集团"互联网+物资采购"模式在提高采购效率、节约采购成本、规范采购流程和采购操作公平公正方面成效显著,并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从电子商务第二方采购平台升级为第三方采购平台,争取3~5年内做成中原采购电子商务第一品牌。

    (摘自《领导参考》)

 

 

 

托管之后,下一个先机是什么?

 

    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眼下煤炭企业大都处于困顿中,若要存活下来,又没多少"家底"可倚仗,那就全凭"想得远"和"走得早"了。

    老国有煤炭企业出去托管煤矿或劳务输出,在行业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像山东能源淄博矿业集团、开滦集团、龙煤集团鸡西矿业公司等老企业,这一步已经迈出好几年,还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近一两年,一是煤炭行情急转直下,很多煤炭企业急需寻找新的收入来源。二是一些资源枯竭、成本较高的煤矿或工作面不得不停产,煤炭企业给职工"找活"的压力非常大,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了托管煤矿和劳务输出的业务。面对煤炭行业资源条件好或者资金雄厚的"新贵",人才和技术,已是老国有煤炭企业所剩无多的优势。

    笔者最近几次出去采访,均听煤炭企业的人谈起他们在西部托管的煤矿如何如何,也时常看到相关报道。似乎一时间,这成为老国有煤炭企业减压、脱困和转型的普遍措施。

    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困顿的企业和职工谋一条生路,哪怕再辛苦,也是件好事。但笔者有点"杞人忧天"。

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因素是供需。前几年煤炭市场好,为数众多的民营煤矿或非煤炭企业办的煤矿,急需有专业队伍为其所用,煤炭企业托管和劳务输出的市场广阔。而煤炭企业自身效益好,扩张野心大,对外发展首先考虑的是买资源建新矿,采掘人员紧缺;再说托管煤矿或劳务输出挣的那点辛苦钱,很多企业未必能看在眼里。所以在当时,像国有煤炭企业专业人才队伍这样的"优质供应",肯定是有市场的。

    短短几年,形势逆转。煤价一路下行,有些在建或技改煤矿放慢了投产的步伐,有些生产煤矿关停,托管的市场小了,涌入这个市场的大军却迅速多了起来。中东部老国有煤炭企业,甚至有些西部煤炭企业,纷纷加入了托管煤矿或劳务输出的大军。供需之势一转,行情就会有变。据说现在有些煤矿项目,不仅竞标,还提出"托管队伍得自带多少资金"这样的要求了。

    煤炭企业的人说起另外一些早他们几年出去闯这个市场的同行,经常会说一句话——"他们走出去得早"。早,就占得了先机,抢占了市场,在别人开始探路时,他们已经稳稳当当站住了脚。因此,这句话听起来,总有一点羡慕和懊悔的意思,言外之意,"我们也早点出去就好了"。

    早早闯出这条路的煤炭企业及其决策者,确实值得赞赏。等到现如今再想找个好托管项目,老国有煤炭企业之间,恐怕就得激烈竞争一番。这确实是一条出路,但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恐怕也会慢慢变成一条"血路"。

所以,笔者认为,老国有煤炭企业除了增强自身在劳务输出市场的竞争力以外,现在也有必要考虑一下,煤矿托管和劳务输出的市场如果渐近饱和,下一个先机是什么?

    前几日,笔者去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采访,得知一件事,颇有感触。邯矿集团生产的烧结煤在国内较少有,仅昊华能源集团有与之相似的产品。前一段时间,日本新日铁公司派人前去邯矿集团考察,并取走煤样。因为他们预测将来北京周边的煤炭采掘业会全面退出,而他们目前的供货商昊华能源集团的煤矿,恰在这个区域内。预测准不准且先不论,新日铁公司未雨绸缪的意识,值得学习。

    想来所谓抢得先机,也不全是决策者有超出常人的智慧。只是在别人还不慌不忙时,就已经开始准备。前几天看到网上一句话: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眼下煤炭企业大都处于困顿中,如果行情不见好转,国有煤炭企业之间的激烈搏杀在所难免。若要存活下来,又没多少"家底"可倚仗,那就全凭"想得远"和"走得早"了。

 

TOP